三农市场商务网

三农市场商务网

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 三农市场商务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生活商城

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

时间:2023-04-25 来源: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乡村进宜居宜业,以创意设计引领乡村未来,以文化创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2022年7月15日,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以下简称“江苏省赛”)启动仪式暨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钟楼区隆重举行。

9861d9a6519941889173b1f0b647c8d5[1]

  此次江苏省赛的主题为“发掘农耕文化印迹 设计未来美好生活”,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乡村振兴局、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常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全国大赛组委会主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袁学国,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曹建中,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常州市钟楼区领导李超鲲、谢志诚出席活动。

  大会议程分为四项内容:

  1.第一项议程:领导致辞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通过视频致辞。他指出,去年的第一届大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激发了广大乡村对创意设计的渴望,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热情。希望通过大赛充分挖掘农耕文化印记,设计未来美好乡村,推动现代元素与农耕文明深度融合,吸引更多人才参与乡村创意设计,更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推动城乡建设各美其美、乡村发展美美与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产业文化融合渗透,为实现农业高速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袁学国通过视频致辞表示,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建设规划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的指示精神,搭建创意设计人员助力乡村振兴的平台。2021年,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上农智库举办了第一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各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对第二届大赛提出:一、要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总要求。二、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点、民族风情,记得住乡愁。三、动员艺术和设计人员。规划师和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在大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共同开创江苏赛区的新局面,望江苏赛区获得优异成绩。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致辞时表示,希望通过举办省赛,深度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时代内涵;引导各地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既注重保留乡村特色风貌,又着眼未来乡村发展方向,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提升价值链、优化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吸引各类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平台,为乡村建设注入新动能。

  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风景园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江苏省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王浩致辞时表示,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与创意设计引领乡村未来以文化创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围绕乡村建设行动和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概念与应用结合、创意与乡土结合,为引领乡村发展、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产业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有力支撑。南林大携手“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助力乡村振兴“五百”专项行动,为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的启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是时代大考,你我皆是答卷人,也是亲历者。协同更多的兄弟院校与社会力量,秉承“为了国计民生需要”的学术理想与科研目标,共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汇集更多智慧与力量。

  常州市钟楼区区长李超鲲致辞时表示,近年来,钟楼区围绕“乡村振兴实验区”和“两湖”创新先行区建设,以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为切入点,有序调整杏塘村片区建设用地和农田布局,坚守“住的人幸福自豪、看的人羡慕向往”的目标追求,高品质实施人居环境和公共空间治理工程。同时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乡村肌理,积极引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产业,着力构筑农村生产集约高效、农村生活特色传承、农村生态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示范项目,展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成果、新风采的平台。望通过专家选手的创意设计,深入挖掘乡村多元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添色,全力做好城乡、产教、产城融合三篇文章。

  第二项议程:方案介绍

  江苏省赛组委会秘书长孟德富介绍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方案解读。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印发的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江苏省赛采取省赛+定制赛+专项赛的模式,省赛赛道设置村庄规划设计、乡村景观设计、乡村公共设施设计、乡村专项设计四个单元。

  江苏省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慰对省赛定制赛的四个设计单元进行讲解,并详细介绍了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的现状情况及未来展望。

  后文将对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方案作详细介绍。

  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乡村进宜居宜业,以创意设计引领乡村未来,以文化创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2022年7月15日,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以下简称“江苏省赛”)启动仪式暨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常州市钟楼区隆重举行。

  此次江苏省赛的主题为“发掘农耕文化印迹 设计未来美好生活”,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江苏省乡村振兴局、常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常州市农业农村局承办。全国大赛组委会主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全国大赛组委会秘书长袁学国,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沈毅,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曹建中,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昙云,常州市钟楼区领导李超鲲、谢志诚出席活动。

  第三项议程:启动仪式

1b66843aefc84ca5a43423dbac26136f[1]

  第四项议程:学术研讨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

  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

  创意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由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汪瑞霞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d77bd856a5834bc082690f8cea16ee1d[1]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有:

  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组委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专家,南京林业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王浩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丁山;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过伟敏;

  南京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鲁安东教授;

  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家库专家陈庆军教授;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程雪松教授;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钟晟;

  农芯(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

  教育部职业院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会委员、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教授;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赵军;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张犇教授等专家学者;

  以及钟楼区副区长谢志诚,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和钟楼区政府相关部门管理者、泰村、杏塘村、殷村第一书记和村民代表等。

  首先,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发表讲话。针对殷杏泰三村实地调研走访情况,他认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原有村庄形成的机理是有迹可循的,要发掘当地村庄最典型的特点来打造,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人文上的,都要去努力的提炼出当地的乡村特色,设计师一定要专注当地乡村的典型特征,例如:构筑物、建筑物、景观小品等。王浩教授认为乡村房屋建造如果千篇一律,只是满足了舒适居住的特点,既不满足农村农民希望种田种菜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城市旅游观光客对于乡村景观美化的需要,因此这样的设计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更好的结合当地农民的需求和当地的特点,打造出适合殷杏泰地区特色的乡村,才能算得上是成功的设计。最后王浩教授对殷杏泰三个村落,分析了其现阶段改造的优、劣势,并对此大赛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具体指导要求,希望能够以小镇的特色为本、想象为魂、实现精准落地,拒绝同质化、公园化和人工化现象。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设计学学科带头人丁山发表了他的观点。赞赏了上午参观的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亮点,认为学校里的每一处景点都有故事,都与乡村进行了结合。同时他也对上午参观的杏塘村乡村住宅进行了点评,提出乡村建设常见的关键性问题。常州乡镇企业发达,乡村发展处在领头羊的地位。丁山教授曾经参与设计过常州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景观项目,强调景观改造建设的落地、持续保留和有效维护的重要性。因此他殷切的希望将这次竞赛好的作品,能够多多落地并且被妥善地保留,为乡村空间增添艺术氛围,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多元路径。

  因为疫情原因,几位没有到现场的嘉宾在线上纷纷发言。 

  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过伟敏认为此次大赛项目是对发达地区及城市化度较高地区的一次特殊的改造振兴,可深入研究并将其作为发达乡村地区振兴模式的范式。过教授也对前期一些的概念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建议:

  第一点是:调研过程中缺少对于地块历史文化的研究,应该增加规划地块范围内历史记忆的专篇。需要对规划地块原有自然村落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包括衣、食、住、行、用、俗等内容),其次要对规划地块内既有建筑(含构筑物)、水系、植物(含农作物)有具体的调研及规划控制要求。其中,关于既有建筑(含构筑物),选择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筑(含构筑物),予以保留。并提出当代利用的设计策略。目的在于留存规划地块的历史文脉,展示较为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

  关于水系,要求走向和形态基本保持不变。适当保留原有堤岸原貌(自然或者人工)片段。水系走向和形态的保持,亦是为留存规划地块的历史记忆。尤其在无地面既有建筑时,更具价值。

  关于植物(含农作物),要求大树及原有成片的绿植,应予以保留。推荐具有较好观赏性的当地特色农作物(如各种果树),作为景观设计的首选。避免都市化的绿化方式。

  过教授提出的第二点是对于集中的居住区要有更好的设计,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性建议:1)保留或者传承原有村落肌理关系。2)保持建筑外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3)建筑平面探讨延续运用天井、窄开间大进深的布局方式。4)在地材料与工艺的运用。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鲁安东教授发表观点。

  他认为进行此次竞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应对三大不同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要将现在的数字技术和设计相结合,更好的将数字技术运用到设计中去给设计赋能;第二是要挑战将设计本体和其他学科综合起来研究,进行学科的交叉学习,包括对于建筑、水系、科学、人文方面的综合了解;第三个挑战是要更好的应对设计师在新的乡村设计中角色的变化,设计师应该更多地从一个创作者变成一个调配各方资源的协作者。鲁教授提出学科跨界和创意设计,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对于数字乡村,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智能信息技术对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和记忆进行采集、记录、分析、组织、挖掘、表达、关联。针对海量的、多模态的信息,采用“机器学习+人工辅助” 的方式,将图像、地图、三维模型等跨模态数据进行互联,实现乡村文化向数字空间的迁移,最后总结凝练中国乡村振兴数字设计的转型理论。

  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庆军认为在这个大谈特谈元宇宙、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时代,乡村设计,关乎粮食和蔬菜,关乎生活最真实的状态、最朴素的情感。乡村是生命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原乡,蕴含着现代设计最好的元素。陈教授结合自己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湖头村正式拉开的长三角艺术振兴乡村高校毕业设计联合行动“乡聚毕设”为例,用生动形象的图例,展示了长三角12所高校设计专业的师生走进宁海,把毕业论文写在大地上,用设计为乡村振兴助力的实景现场。比如,村子里特色的状元糕、艾草馒头,怎么通过视觉包装设计,让它们脱颖而出,如何结合研学,带动产业的升级;比如,村里古戏台独有的木工,怎样通过文创产业为乡村振兴赋能……这些设计经过前期的实地考察和论证都酝酿了很久,一个毕业作品的落地,他们需要和各方沟通、协调,对大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是非常好的锻炼,对乡村带来了无限的创意与活力。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为广大青年设计师搭建一个辽阔的专业实践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乡土万物与青年创意的对话,所呈现出的绝妙乡村图景,值得期待。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雪松教授提出了哲学对于乡村改造的探讨,认为改造乡村设计不仅仅是对乡村的改造和探索,也是实现乡村对于人的改造。他提出了后实践主义哲学,认为后实践主义哲学催生了主体间的美学,正在破除人与自然和环境之间的主客体关系,而主体间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亟待建立。他认为知识分子、艺术家和设计师应该要带着主体意识和世界对话,一方面改造世界,另一方面反哺自身。艺术设计作为一种介入乡村的方式,体现出人与乡村主体之间一种新关系的建立,艺术设计语言轻盈、柔和、具有交互性,体现协商与共情主体间美学的特点。

  他提出艺术设计介入乡村设计可以通过4个方面开展:1.介入乡村产业提升,如产品设计、视觉传达;2.介入乡村环境更新,如环境设计、公共艺术;3.介入乡村文化重塑,如工艺美术、视觉传达;4.介入乡村治理创新,如社会设计、服务设计。艺术设计介入的语言丰富多样,体现出艺术设计者与乡村之间的沟通、互动关系,体现出主体的存在性,以及此在共在的特征。

  艺术设计介入殷杏泰村,需要关注地方村民主体的诉求,需要关注历史文脉的梳理和自然风景的观照,不应以设计师的自我意识来入侵乡村,需要创造乡村看得见的和谐与看不见的和谐。

  线上会议结束后,主持人汪瑞霞教授又把话筒交给了现场的几位嘉宾。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总经理钟晟先生认为在设计乡村过程当中要注重“五个精”。首先是“精确定位”,在前期设计时要通过调研、共商、定位,打造乡村设计精品的品牌,拒绝千篇一律的设计改造;第二个是“精雕细琢”,要将村庄内的每一处细节,每一处环境进行良好的思考之后再进行设计,包括对于工艺品的设计、每一处景观小品的设计都要仔细斟酌。第三是要“精打细算”,乡村的居民收入相对城市里的人来说较低,在设计施工选择的材料方面,也应该就地取材,要花小钱办大事,做到设计的乡村有品位。第四点是“精准落地”,要注重设计师、当地村民、施工队之间的融合,更好的做出改造的作品。最后一点要“精心治理”,紧跟政府的引导,尝试更多最美菜地或最美庭院的评比竞赛,来保障当地的治理和后期维护的效果。钟晟先生以“五个精”总结了乡村振兴中所遇到的难点和痛点。

  南京智慧农业研究院院长陈天恩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理解乡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乡村首先是给我们提供食物和粮食其次给我们提供一个生活的空间,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传承和发展的场所,所以所有的文创设计和改造都应该服务于乡村,尽力彰显乡村文化和特色,才能和乡村生活的居民产生深度的融合,达到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要将艺术创意与数字科技交叉跨界,让农业和旅游更好的融合起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要让更多地游客愿意来乡村,愿意分享心中的喜悦,让更多的大赛参与者创造出更多差异化的乡村设计作品。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教授认为在乡村创意设计过程中主要有三大类模式。第一类是环境美化模式,要根据村落文脉、自然环境进行美化改造,例如已经较为成熟的“一村一品”模式。第二类是文化复兴模式,早期文化创意设计仅围绕环境美化进行,缺少深入文化挖掘,殷杏泰村落改造过程需要侧重乡村文脉的发现,乡民合作,进行乡土文化激活。第三类是产业发展模式,以艺术介入乡村产业,并且不断更新换代。以上三种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推进。顾平教授指出,我们国家政策提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但是我国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农业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实际上我们很多和农业相关的东西还是靠进口,在农业方面依旧存在差距。农村美,提出生态宜居,生态一定是物质和精神融洽的一个生态,物质和精神具有协调性,是存在淳朴、善良民风的乡村,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将淳朴与善良换回,都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赵军认为常州的乡村振兴需要提高品质,并提出了几个问题。第一,要考虑农民需要什么?是生态环境、可持续、还是精神文化等等。第二,干部应该深入思考改造的方式,我们如何能通过专业设计帮助乡村做到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的价值,做一些农民需要的改造,实际的改造,不能是概念设计,实际上无法落实,也无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第三,教育小镇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长期的战略价值构想规划,他针对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大门建筑的空中绿植景观空间改造计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应用价值。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带头人张犇认为发达地区乡村设计成为一个难题,是否通过本次定制赛提供一套可行的设计思路。在城市化乡村中,更多的是迎合城里人的喜好,农家乐、研学、旅游等单向度设计,跟真正的乡村之间没有关系,真正的乡村文化没有体现。他认为针对长三角发达地区如何进行真正的乡村振兴?还需要我们更多深度的思考,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乡村文化。期望通过大赛将殷杏泰这种类型的乡村发展模式思路打造成一种样板式设计方案,向全国推广。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高慰介绍了自己多年来从事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长的经历并详细介绍了殷杏泰三个村庄的改造特点,提出了我们应该如何建设新的美丽乡村和建设什么样子的乡村的问题。他深刻表达了自己对整个殷杏泰片区的十八年情怀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期待整个村庄和殷杏泰片区能够越来越好。

  邹区镇田迪宇副书记,殷村、杏塘村、泰村的村书记,以及农民代表先后进行了自由发言。大家认识到了在先行改造的样板房中存在着千房一面的问题,以城里人的建设方法,没有牢牢地抓住当地的乡村特点来进行设计和改造,这个是后续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同时殷杏泰三村的地理环境优势相比较江南其他乡村,特色不是很明显,安居的任务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是乐业的任务还是有待发展,有些乡村特定的产业和特色种植业的发展还有待加强。希望能通过这次大赛集思广益,通过优秀的设计提升,希望能把殷杏泰乡村地区打造成一个乡村振兴的长三角典范和江苏样本。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处徐朝宁处长认为常州钟楼区殷杏泰地块能够通过赛事的举办提升宜居宜业环境,机会难得,下一步常州市局将会积极地支持钟楼区,配合印迹乡村国赛和江苏省赛组委会开展后续的各项工作,积极动员常州市设计院和专业设计人才积极参与进来。

  最后常州市钟楼区副区长谢志诚作总结讲话,他对研讨会上嘉宾提出的好点子做出了肯定,认为每一位专家的发言和思考都对殷杏泰片区未来蓝图绘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地方建设者要认真聆听并且吸取各方专家指导,希望更多的乡村设计师参与大赛,设计出适合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设计作品,有效应用到殷杏泰片区的乡村建设中。研讨会集思广益,都提出了许多出色的建议和方案,也为后面的参赛者指明了设计思考的方向,期待此次大赛能将好的设计作品和设计成果落地,更好的造福于殷杏泰乡村片区百姓。

  结语

  本次研讨会高效务实,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政校研企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与地方乡村基层管理者、村民们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沟通,在乡村实地深度调研、深刻了解不同群体就美丽乡村建设真实、多元的诉求的基础上,专家们提出真知灼见,以期让本次创意设计大赛更贴合当地需求,更好地激发出乡村发展的“内生力”。南京林业大学携手“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发起的设计助力乡村振兴“五百”专项行动,依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国家记忆建构中的百年中国乡村建设文化景观研究》,以生态文明为主线,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精准发力,广泛集聚了来自全国的多个专家团队,为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的启动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希望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协同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引导广大设计人员从源头上发现“真问题”,深入挖掘农业多种功能、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 

  征集方案

  第二届全国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江苏省赛方案主要内容: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印发的第二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江苏省赛采取省赛+定制赛+专项赛的模式。

  模式1:江苏省赛赛道设置

  省赛赛道设置四个单元:

  (1)村庄规划设计。围绕传统村落保护、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的需要而设计,包括村庄整体规划设计、乡村民居、美丽庭院等设计,老旧房屋改造、文化墙、村庄美化绿化设计等内容。

  (2)乡村景观设计。围绕村庄的乡村建设需要进行设计,包括农田、乡村道路、乡村非遗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景区设计、乡村生态景观等设计。

  (3)乡村公共设施设计。围绕乡村公共设施建设进行设计,包括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设施,党群服务中心、村史馆、阅览室、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文化设施,乡村卫生室、商店、乡村物流站等公共生活设施设计。

  (4)乡村专项设计。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在乡村非遗文创、食品与包装、品牌等,按照需求导向,体现对乡村文化、社会环境、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和专业设计能力。

  省赛与全国赛竞赛单元同步,通过大赛官网http://ds.sthink.org/ 面向全国公开征集,省赛获奖作品入围全国总决赛。

  模式2:定制赛作品征集

  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位于美丽的新孟河畔,涵盖殷村、杏塘、泰村三个行政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农业、田园康养和农旅研学及创意文化等产业。项目已列入常州市重点农业项目、省级文旅项目和2022年省级重大项目,下一步将申报省和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根据“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发展定位、风貌特色和土地利用方案,结合不同基地具体设计要求,提交建筑及环境设计方案。以常州市钟楼区“殷村”村为中心,扩展到“殷杏泰”三个村,“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包含殷村(职教校区)、杏塘村(美丽乡村)、泰村(产业园区),把文化、艺术、生态、科技融合起来,立足殷村职业教育资源和新孟河水利风景湿地景观带项目资源开展乡村设计,用艺术创意点亮美丽乡村、用艺术创意激活乡村文化,通过设计引领殷村未来乡村振兴新路径;构建生态宜居、宜游、宜业的新乡村生活共同体。

  一、参赛内容及要求:

  1.村庄设计单元:深入挖掘殷村历史人文、自然肌理、社会资源,根据殷村风貌特色、用地功能及居民需求,以民宿作为基本细胞单元进行整体村庄设计,提升乡村整体人居环境。设计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民宿单元、庭院、以及由部分民宿组合而成的村民民俗活动中心,设计需注重操作性和可行性。

  2.乡村景观设计单元:结合未来发展定位,挖掘新孟河两岸村庄的自然肌理、生态禀赋和历史文化,进行新孟河两岸乡村微度假休闲漫游风光带方案设计。设计内容涵盖四个方面:

  ①景观空间设计:结合新孟河现有状况,通过硬质景观改造和植物软景优化,提升新孟河两岸景观空间,充分展示新孟河文化。

  ②艺术田野设计:通过对农田设计搭配,使农业的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农田景观创意范畴包括但不限于:花田景观、梯田景观、农田艺术图案、农田艺术作品、科技创意、农田节庆等。

  ③农耕文化广场设计:主题积极向上,构思新颖,具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突出乡村特色,整体布局合理。

  ④旅游线路规划:针对研学(建筑、艺术、交通)、采摘、亲子、农耕体验、休闲、康养六大主题进行路线设计;行程为一天。

  3.乡村公共设施设计单元: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校园为设计主体进行创意设计,设计应充分结合殷村职教特色小镇的发展需求以及校园理念。设计内容包括校园设计、建筑改造设计、街道家具设计、小品设计,将其打造成为殷村青少年艺术主题研学基地。

  4.文创设计单元:结合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理念,进行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品牌VI设计及数字殷杏泰设计,具体设计内容包括:

  ①基础系统:示范区标志(logo)、示范区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辅助图案)或者主视觉动画;

  ②应用系统:名片、纸杯、稿纸、手提袋。

  5.数字乡村设计单元:针对“殷杏泰产教融合示范区”(涵盖但不限于:社区、旅游、交通、安保、营商等方面)主体数字化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设计内容内容包含:完善数字设施、扩大场景应用、改进治理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探索经济济新态、提升信息基础。

  二、作品提交规范:

  参赛者在大赛官网(www.y-cdc.cn)注册后,按照赛道填报要求,在线填写申报书并生成PDF文件;下载申报书打为印纸质文件,签字盖章后将纸质文件扫描为PDF文件;在线提交签字后的申报书,并提交1-2张设计图版:

  1.村庄设计单元、乡村景观设计单元、乡村公共设施设计单元图版内容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图版以JPG格式提交,精度应不小于150dpi,A0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30M,可提交cad设计文件及方案汇报PPT等,提交内容应能准确全面的反应出设计想法及内容。

  2.文创设计单元图版以JPG格式提交,精度应不小于150dpi,A1纸尺寸大小,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30M,可提交方案汇报PPT。

  3.数字乡村设计单元图版为系统界面图片,以JPG格式提交,精度不小于150dpi,尺寸A0,单张图片大小不超过30M,还需提供平台(或系统)设计方案、演示网址以及相关证明文件等。

  三、参赛条件:

  参赛者(包括设计机构、个人、高校在校生等)须为对其所提交设计作品拥有知识产权的独立法人机构或18周岁及以上的自然人。参赛者可按照大赛要求自主通过大赛官网提交相关作品。

  参赛作品不得包含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得包含涉及与性别、宗教相关的歧视性内容,不得侵犯他人隐私,不得侵犯第三方的著作权、商标权或其他权利,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共道德习俗。

  四、评选维度:

  参赛作品按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评选:

  ①文化性:参赛作品要包含乡村特色文化元素,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评选时重点考察作品对中国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上的承载作用,并不排斥古今文化融合、中西文化融合。

  ②美观性:参赛作品遵循公序良俗和公众审美取向。评选时重点考察作品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方面能够为大多数人带来愉悦感受的能力。

  ③创新性:大赛倡导、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表达方式来创作。“新”的概念是指在该设计领域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新型表达方式。评选时,新技术、新材料、新型表达方式的采用应遵循生态、环保、低碳原则。

  ④实用性:参赛作品符合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实际的应用场景和突出的实用价值。评选时应注意不同类型设计具有不同实用价值标准。例如,装饰类产品与工具类产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⑤市场性:参赛作品预期转化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五、项目情况介绍:

  项目定位:打造“城-校-乡”一体化的产教融合示范区域。

  依托殷村优势资源

  以现代游学为开发核心,兼顾职业教育集聚区、美丽乡村建设、创新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的成片土地综合开发运营项目,殷村打造成为具有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建设“殷村模式”;已逐渐显现出社会热度效应,本项目的建设要充分理解和消化殷村模式和效应,深度挖掘殷村效应,力争依托殷村,打造功能互补的产品,形成互动共荣的态势。

  立足杏塘乡村资源

  杏塘村是常州西郊少有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村落遗存较好的乡村。水系环绕、民风淳朴,江南水乡乡村特色明显,本规划重在充分利用这一特色,立足原有的生态产业根本,重点打造符合这一特质的乡村综合体,在发展文化生态旅居旅游产业,与隔河相望的殷村形成优势互补形态,打造二位一体的乡城产业片区。

  咨询电话:徐军 13815055707

  相关资料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YeQGeCfgy69DcYsJCVUcQ

  提取码:15k0

  模式3:专项赛作品征集

  围绕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发展实际,征集具有前瞻性优秀产品、系统和服务。参赛内容分为三大类:

  智能农业装备。按照农业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的发展需求,所设计开发的相关设施和设备。包括农业传感器、智能温室、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农机、智慧农产品仓储物流设备、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等。

  三农大数据平台。服务三农的公共数据平台,数字乡村“一张图”、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农业生产数字化、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包括数据采集、清洗、挖掘、服务、可视化等内容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农业农村数字化服务系统。面向农村生产、生活、管理中实现便利化服务系统。包括乡村智慧党务、电子政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监管、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数字教育等等系统解决方案。

  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具有实物形态、直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不需要二次加工或系统集成;数据平台能通过互联网面向企业或农户提供服务;有数据获取的稳定渠道和机制;2020年1月1日后量产或开发的设备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参赛要求

  (一)参赛者

  1、基础赛道参赛者按照高校组(高等院校在校学生) 和社会组分别评选。高校组强调创意导向,更加偏向于概念 性;社会组更加强调应用导向,更加偏向于落地性。

  2、专项赛道参赛者不划分组别。

  3、参赛者须对所提交作品拥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二)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公序良 俗,符合大众审美取向,不能有低级趣味、哗众取宠等问题, 不得触碰政策底线。

  2、参赛作品必须包含乡村文化元素,特别是农业文化 遗产、乡村非遗、中国传统村落、乡村红色文化等。

  3、参赛作品要贯彻生态可持续原则,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生态环保材料;设计落地过程中要体现低碳、低资源消耗、环境友好、经济性。

  4、参赛作品知识产权清晰,承诺不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权利纠纷。

  5、参赛作品可以是新创作的作品,也可以是已经转化应用的。参赛作品的创作时间应在 2020 年 1 月 1 日之后,已经参加过第一届大赛的作品不能再参加本届大赛。

  6、参赛作品的名称冠以“XXX 设计”。希望突出创意主题的,可采取主副标题命名方式“创意主题名称——XXX 设计”。

  省赛作品评选

  1、评审形式:省赛承办方自行选择线上、线下、现场答辩等评选形式,组织专家参与评选工作。大赛组委会秘书处派工作人员到分区赛现场监督评选过程。

  2、入围数量:每个类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 )、三等奖(5名),省级赛一、二、三等奖数量(入围总决赛数量)不得超过省级赛参赛作品数量的25%。

  省赛颁奖仪式系列活动

  省赛颁奖仪式可结合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于9月份举行。活动内容包括:

  1、举办乡村创意设计优秀作品展——组织为期三天的省赛优秀作品展,可结合当地农展会、农博会等一起举行,充分展现本省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文旅、文创、农创、数字乡村建设等各领域的新理念、新风貌。

  2、举行省赛颁奖仪式——邀请国家部委相关司局、省市农业农村部门、国内知名创意社计机构、国内高校团体、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协会、投资机构、新闻媒体等参加。颁发省赛各级各类奖项,穿插组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表演,充分展示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成果、新风采。

  3、组织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峰会——邀请国家部委相关领导、权威专家、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参会,旨在让政策、创意、设计、品牌、文创、文旅、乡创、艺术、金融、大数据等不同行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融合、跨界和重组,交流乡村创意设计新理念、新经验、新模式,汇集产业前沿智慧,推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乡村振兴新生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4、组织“创意设计进乡村”调研活动——邀请部委领导、专家教授、业界大咖等举办乡村调研座谈,指导地方乡村建设行动。

  5、组织乡村振兴系列平行论坛——分不同主题,务求专业有效地呈现近年国内乡村振兴领域最新成果和共同富裕新理念。旨在从战术层面和实操角度全方位剖析各个垂直领域的主题,深入探讨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搭建一个开放多元、共建共享的平台,让更多参会者融入论坛并启发新思考、结交新朋友,开辟新合作。

   配套活动:

   1、“美丽乡村游”——组织当地美丽乡村游及体验互动活动等,分成不同线路,向全国来宾展示和推介当地美丽乡村和特色文化。

  2、“乡村文创市集”——组织开展非遗文创、国潮市集、乡村美食、创意手作、音乐弹唱、沙龙讲座、吃喝玩乐、嗨翻全城。

  3、“网红直播”——邀请相关直播机构、知名艺人和头部网红,开展赛事活动以及乡村文旅网红打卡地、农特产品、非遗手工艺、乡村美食等直播   

  大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2022年8月31日

  大赛作品提交  联系人:

  王心怡:13914462172

  邮箱:xczx2022@126.com


免责声明 |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